beat365中国在线体育赴太行山暑期社会实践考察日志(十) ——红旗渠

作者: 时间:2023-08-08 点击数:

根据我们暑期考察实践团队的行程安排,我们团队于6月27日上午由高家台出发前往红旗渠。


我们了解到,林县是个土薄石厚、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。“水缺贵如油,十年九不收,豪门逼租债,穷人日夜愁”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。

直到1960年3月,林县引漳入林委员会在盘阳村召开全体会议,会上把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为“红旗渠”,意思就是高举红旗前进。经过十年奋战,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。



1969年完成干、支、斗渠配套建设。至此,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。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,同年7月工程全面竣工。

20世纪70年代,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形成的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、团结协作、无私奉献”的红旗渠精神,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

现在的红旗渠已经背开发成旅游景区,在路上遇到了很多不同年龄阶段的学者,他们来到这的目的我相信肯定和我们一样,了解红旗渠的历史,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“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,社会主义是拼出来的、干出来、拿命换来的,不仅过去如此,新时代也是如此。”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红旗渠的时候所强调的,我们就是要发扬这种伟大的红旗渠精神。


现如今看来,七万林县人,十年如一日的,一锤一钎造就了这生命之渠,看着脚下渠底宽6.5米,渠墙高4.3米,渠墙宽1.5米,且望不到尽头的长期长渠之时候,顿感震惊。走在这长渠之上,感受先辈们的一锤一锤的心血,心里都是说不出来的感受。

我们下午还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,从馆中我们了解到了更多与红旗渠建设始末相关的故事。


馆中有很多当时用过的工具和当时发生的一些真实的事情,也相当于是另外一种纪念先辈们的一种方式。其中有一整面墙上有各种大小,各种样式的工具,有钳子、扁担钩、铁锤等,有的甚至都没看见过,当然更不知道怎么使用。这也就足以证明先辈们的伟大。


馆中有一幅当时人们在抗洪时的一副画,画中的人们不顾水深的危险,牺牲小我,为这个大家庭做贡献,正是因为这样的精神,一点一滴汇集起来就形成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。我在这幅画前站立了许久,感受到的是那种激情,那种勇气,那种敢为人先的力量。这幅画给了我,给了我们很多的正能量,让我们对未来都充满了期待,一起迈向光明的未来。


除了这些,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震撼的画面,从这些当中,我们学会了如何更好的爱自己、爱祖国、爱世界。领会了红旗渠精神的我们,会更加坚定的迈向更美好的明天,迎接光明的未来。我们要学习先辈们的不怕苦精神,为这个社会贡献出我们自己的力量。

以下我们团队同学的作品


版权所有 © beat365·中国在线体育官方网站 - 手机版入口 鄂ICP备10004916号